您现在的位置 >
点击数:2088
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的思考
赵 国 仁
(天津国仁太极拳俱乐部 天津)
摘 要: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加强中小学武术教育关系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武术段位制为武术在中小学的推广提供了重要手段和载体,但在段位制的推广实践中存在着社会了解程度低、权威性差、自身机制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等多方制约。为此提出要加大宣传效应、强化激励因素、体育教育联手、扩展武术师资等建议,以更好推进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推广;段位制;思考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国武术段位制》改革的深入,在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倍受关注,并在全国130多所学校进行试点,迈出了武术段位制进学校的重要一步,为在青少年中传承、推广、普及武术提供了重要手段和载体。但在段位制进入中小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武术教育者和传承者不懈探索,以期更好推广武术和传承武术文化,促进武术运动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意义重大
中国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代表。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武术同其它文化形式一样面临外来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武术究竟该如何传承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都离不开“教与学”,学校教育是传承知识的专门途径,而中小学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对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甚至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然而事实上,校园武术教育开展得并不理想,特别是传统的套路教学未能突出武术的特色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停留于肢体动作,达不到防身自卫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特别是在“一切为了考试”的前提下,很多学校还没有开设武术课,甚至连一名专业武术教师也没有,武术正逐渐远离课堂,中小学武术教育面临怎么教、如何教、谁来教等诸多困惑。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小学生是武术发展的根基,抓不住三亿青少年,中国武术很难普及发展。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一套武术技术等级科学鉴定和资格认证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武术段位制改革的方向与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有较高的吻合度,是推进中小学校园武术教育的有力杠杆。首先,武术段位制教材的有效设置,以段级标准规范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统一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避免了武术传承的随意化和无组织化,为有效传承武术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次,武术段位制是等级制度,段与段之间有等级差别。段位制的晋级、晋段可以成为中小学生的习武目标,激发习武兴趣,通过段位制的考评,以考促学、以考促练,促进中小学生在武技、武理方面循序渐进发展,以此培养更多武术后备人才。再次,武术段位制对武德、武礼的要求以及对武术文化的阐释,可以使中小学生在习武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美好品性,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推广武术段位制无疑为中小学武术的开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对传统武术进入学校,走近学生,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存在多方制约
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但一切新生事物都具有本身的不完善性,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过程存在很多难题,阻碍着武术的传承、推广和普及。探寻清楚这些制约因素,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
1、缺乏宣传推介,社会了解程度低
武术段位制是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加大宣传推广才能为世人所知晓和认可。然而现实中,武术段位制对很多中小学管理者和中小学生都是陌生事物,大家对其了解程度低,认识不到学校推广段位制的重要意义以及能给学生带来的切身好处。包括做为学生精神和物质支柱的家长,也很少有人对武术段位制有一知半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宣传力量薄弱,专业机构和工作人员对段位制的宣传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缺少积极的推介行动,使推广段位制的舆论氛围一直跟不上其发展需要。打开互联网只有少数专业网站对武术段位制有介绍,平面媒体、电视广告等的宣传也是凤毛麟角,专业的推广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小学段位制的普及。
2、社会环境制约,缺少权威性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明高速发展,校园武术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竞技体育的冲击,比如跆拳道、拳击、泰拳等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不利于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而早在2004年国家就明文要求中小学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教学,但政策提出后就没有了下文。特别当前教育部门重视文化成绩,忽视武术教育,武术教学在资金、场地、器材等一些具体问题上都得不到解决,进行段位制改革更不现实。同时,我国武术不是奥运项目,学生参加通段考试只是出于个人喜爱,拿到段位证书也没有奖励。教育部提出对获有运动员等级的学生给予升学加分,而达到再高的段位也不能评为等级运动员,从而很多习武学生产生“通段无用论”,从而放弃了段位制。
3、机制有待完善,阻碍自身发展
武术段位制自身设计与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的需要尚有差距,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首先,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武术课“教什么”的问题,但段位制作为一种普适制度,并未专门针对中小学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加之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的自选课,也尚未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实现真正的教材对接、课程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次,武术段位制考评地点设置数量不足,每年评段的次数少,间隔时间长,通段办证时间没有统一规定,这些都慢慢削弱了学生习武通段的热情。再次,目前武术段位制的管理权仍然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各地基层武术组织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段位制的推广。
4、师资力量匮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武术教师是校园推广武术段位制的重要实施者,对武术技术的传承,武术文化的传播,武德武礼的提倡至关重要。当前中小学武术师资十分匮乏,很难保障每所中小学都能配备一名武术专业教师。大部分学校武术课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缺乏对武术的系统学习,致使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各类师范院校对武术生的培养跟不上,每年毕业的武术教育专业学生少之甚少,而按照非师范专业培养的武术专业毕业生又很难取得教师资格,导致到中小学就业不畅。加之武术自身博大精深、动作复杂、学习周期长,武术课程难教、难练,这使得许多教师不愿选择受累又不出成绩的武术课。师资不足成为直接遏制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推广的瓶颈。
三、对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建议
在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段位制在中小学合理有效实施,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
1、加大宣传效应,扩大大众对武术段位制的认知度
宣传的最终目的和最初的意义都是为了“广而告之”。然而任何一样新生事物,想要快速推广和发展都离不开迅速地被人所知,也就是离不开良好的宣传手段。要根据段位制在中小学推广的需要健全宣传机制,整合社会舆论,通过电视媒体、政府网站、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等对武术项目进行推广,建立一套媒体——网络——社会的宣传体系,提高大众对武术段位制的了解和对考级程序、晋段内容、奖励制度、段级标准等的认知。要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宣传武术段位制的育人功能,展示段位制多方位的作用,引导他们重视学校武术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宣传,使其明白习练武术的意义与目的,了解段位制考评内容的趣味性、简单性和对抗性,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中小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家长的作用很大,只有调动起家长的兴趣,才能促使更多学生参加武术段位制晋级活动。
2、强化激励因素,提升武术段位制的权威性
《中国武术段位制》提出的直接目的是为习武人、武术研究者划分等级,等级的高低代表着一个人在这一专业领域的成绩。但是目前段位制权威性不足,社会上对习武人的评价还是以运动员等级为标准,如武英级(国家健将)、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如果习武者获得的段位等级只是一个摆设,不能起到应有的标明资质和利益激励作用,武术段位制就会昙花一现。尤其对处在身心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武术段位制要想发展更离不开有力的激励。如果把中小学生获得的段位等级与运动员等级、升学成绩挂钩,可以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时按照不同段位等级去加分。如:达到四、五、六段的考生,分别相当于二级、一级和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这样就解决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中传统武术传习者没有二级证的问题,也解决了普通武术爱好者虽有一技之长但没有加分待遇的问题,段位制在中小学将倍受欢迎,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将不再成为难题。为此,要争取教育权威部门认同并制定相应的晋段激励机制,增加对入段、晋段学生的奖励,并与学生的评优、升学政策接轨,推动校园段位制的发展。
3、“体教”联手,完善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体系
学校教育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引,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体育部门离开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单方面提倡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很难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站在文化传承及民族未来的高度,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对武术段位制的扶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支持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发展。要抓紧做好中小学武术课教材与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对接。系列教程完善了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和等级标准,编写了适合现代社会的、适合青少年习练的套路,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中小学生习武需求,要以此为契机解决好学校武术课“教什么”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对中小学课程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把武术上升到与其它学科同等的地位,确定体育教学中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时数,积极组织学生晋级训练,多开展武术赛事和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将学生的表现记入成长记录、素质报告,构建武术段位制校园教学模式。教育和体育部门要联合起来,参照国家武术段位制标准,结合实际有秩序下放武术段位制审批权,把段位制考评点建到中小学生身边,并适当缩短考评周期,使中小学生方便学、方便练、方便考,激发他们习武的动力,给中小学武术发展带来新契机。
4、扩展武术教师资源,为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注入新活力
任何一种教育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老师的观念和素质。建设高质量的武术教师队伍刻不容缓。要建设武术教师培育体系,在全国不同等级的高等院校、体育管理部门、拳种研究会等设立段位制师资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武术师资进行轮训,针对段位制的考评内容、考评方法及标准等进行综合培训,提高教师的示范动作能力、组织能力,对培训合格的教师授予相应的段位等级,让教师成为武术人口,成为段位制人口,发现并培养一大批骨干力量。各体育院校及师范院校培养武术人才要与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同步,改革传统体育专业以套路、散打分类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按照社会需求设立武术教育方向,疏通武术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的渠道,并将段位制教程作为武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为他们毕业后推广武术段位制奠定基础。同时,要探索从民间聘请可以胜任武术教学的拳师,从武校聘请武术教练员,从武术专业队、退役运动员中选取能胜任教学的人才等,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师资问题。只有更多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好的教育人才不断涌现,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才能长足发展。
天津市总馆咨询电话:13920493217 022-27428878
网址:www.tjtjq.com
地址:南开区宾水西道天津体育馆(大馆)二楼红票区
宝坻分馆咨询电话:29246655///136021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