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点击数:1694
陈氏太极拳的对称性
张晋僖
陈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文武兼修,理精法密,博大精深,既能养生、技击,又能给人一种艺术之享受,它辩证统一,相互对称、平衡,愈练愈觉得奥妙无穷,内涵丰富。余有缘随陈正雷大师习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受益匪浅,根据他的教授,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对称性体会如下:
一、上下对称性:
陈氏太极拳的上下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拳理中,即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升中有沉,沉中有升。拳论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是练好陈氏太极拳的上虚下实的总要求。按照人身总体虚实比例去分,腰以上占四分,腰以下占六分,在练习动作过程中,对每招每势要在上下虚实比例上刻刻留意下功夫,定会大有裨益。凡是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绝不会有升无沉,有沉无升的阴阳失调,如能循规蹈矩地做到有升有沉,上下虚实地对拉拔长,就能达到上体的松活圆转,下体的固若磐石。如“太极起势”,当两手缓缓上升时,身体各部的胸、背、肋、腹等要慢慢地放松下沉,浊气下降,“切忌两手上升时两肩上纵,横气填胸”的上实下虚;金刚捣碓的右拳、右腿上提时,左手、左腿随身体放松下沉,达到上下相合;“金鸡独立”的右手上托,右腿的屈膝上提与左手下按,左腿的屈膝松胯下沉,上下对称,是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升中有沉,沉中有升,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具体表现。
二、左右对称性:
左右对称性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
1.逢左必右,逢右必左。如“单鞭”,欲提左腿向左开步时,右腰肾先内旋松胯落实,重心移于右腿,然后左腿提膝内扣,左脚跟内侧缓慢铲地滑出,同时,身法需端正,头、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腰劲下塌合劲,两肩不可一高一低。
2、左发右沉,右发左沉。如“六封四闭”的落势,双手同时向右按时,左臂必须对称下沉。
3、凡是右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左;左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右。如“六封四闭”的向左下采捋劲,重心开始在左,而后向左采捋时,重心变右。
三、前后对称性:
前后对称性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1、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如“拗步”,右腿向前迈步时,
左右手、身要自然配合,左腿内旋落实下沉,足底着力,而内劲由左腿缠到右腿,经脊背贯于两手,腰脊命门穴微往后撑,形成右棚左捋的前后对称。
2、退中有进,前后兼顾。如“倒卷肱”退步中,两手欲前先后有相合、对称之意,眼瞻前顾后,做到“撤中有守,守中有攻”。
3、左手往前发劲,右肘要后挣;右手往前发劲,左肘要
后挣。如“掩手肱拳”的发劲,做到前拳后肘,前后对称平衡,不然只发拳,不发肘,久练必成偏沉病。同时,还要注意立身中正,前后一体。
四、上下、左右、前后总体对称性:
上下、左右、前后的总体对称性要做到相照、相吸、相系。如“第一金刚捣碓”,左腿向左前斜角迈出时,在右实腿的支撑下,左右手臂则松沉地向右后斜角上棚展开,做到上下的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相照;左右的手与手、肘与肘、肩与肩、胯与胯、膝与膝、足与足相吸相系,前后的双手与左脚上下相合,达到精神团聚不散,开展之中不失蓄势,即开中有合。
国仁太极拳俱乐部咨询电话:
13920493217 022-27428878
网址:www.tjtjq.com
地址:南开区宾水西道天津体育馆(大馆)二楼红票区
宝坻分馆咨询电话:29246655///13602112168